咨询热线
回望百年,青春向党。每一次搏击风浪的天空下,都激荡着青春的旋律;每一个勇毅前行的足迹中,都饱含着奋斗的艰辛。
时光不老,青春正好。穿越世纪风云,踏上百年征程。新时代的青年,青春正当时,奋斗正当时,更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青春奋斗的鲜明印记。
为庆祝建团百年,激昂青春奋斗,恰逢“五四”,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年团史,追寻信仰之光,勇担青春使命!
机关团支部
希望工程,用希望之光点亮未来
李国强
希望工程是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的一项公益事业。其宗旨是建设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援建,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从1988年到2008年初,希望工程募集资金逾35亿元人民币,其中资助贫困学生290多万名,援建希望小学13000多所,捐赠希望书库、希望图书室13000多套,培训乡村教师逾35000名。筹集公益善款额度之高,救助贫困学生、援建学校之多,这不但是中国公益史,也是世界公益史的奇迹。2005年,我国政府开始在农村地区全面实施“两免一补”,并逐步向城市拓展,希望工程最初要让农村穷孩子读得起书的愿望完全实现,某种程度上说,希望工程的使命已经完成。2007年5月20日,中国青基会对外宣布希望工程全面升级,将对学生的“救助”模式拓展为“救助——发展”模式。根据受助对象的需求,学生资助方面在动员社会力量,继续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让莘莘学子圆上学梦的同时,更加关注贫困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物质、精神多方面的持续扶持,帮助受助学生学会自助助人。在原有助学金等经济资助项目的基础上,希望工程面向所有受助学生设计开发了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等能力资助项目;同时增加了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希望小学担任希望教师的志愿服务项目,为大学生及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公益活动提供了新的平台。中国青基会表示,希望工程遵循“救助——发展”模式,将与时俱进,探索出更多的帮助受助学生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公益项目。
希望工程从1989年开始实施,它帮助农民的后代改变了命运,唤起了社会包括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促进了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如今,30年过去了,希望工程的资助对象已经扩展到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农村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学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和大学生。希望工程的动员和服务方式也从单一的资金资助发展到“资金资助+勤工俭学+公益实践”以及心理援助、社工服务等多元化格局。希望工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来启动最早、规模最大、参与最广、成效最为显著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希望工程实施以来,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从国内到海外,数以亿计的爱心人士参加到希望工程的行列中。如今,这些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均已走上工作岗位。他们有的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的成为工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当中的多人执教于希望小学,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希望工程被公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善教育落后面貌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第一项目部团支部
施行团员证制度的由来
段红博
中国青年团组织建立后,曾经在大革命时期颁发和使用过团员证,后来由于适应革命形势的要求,不再施行。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地区的青年救国会组织在成立初期也颁发过会员证,但是也没有坚持下来。解放战争时期,试建团时,个别解放区也颁发过团员证,但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后并没有建立团员证制度,所以新中国成立后,直到改革开放前都没有颁发过团员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在一些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较早的地区,开始出现外出流动团员,这些地区的基层团组织为了加强对外出流动团员的管理,自行设计了团员卡片,注明团员姓名和团内职务,为他们外出时参加团的活动提供方便。
1984年,共青团全团基层工作会议总结了基层的做法和经验,决定在全团试行“临时外出团员证”制度,规定流动团员可以持证参加所到地区团组织的活动,接受当地团组织管理。
1985年4月,共青团深圳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正式试行团员证。试行结果表明,这项制度对于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团员管理,促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行之有效的。
1986年广东在全省范围内试行团员证制度,到年底共有279万名团员领取团员证,占全省团员总数的97%。
1987年4月17日,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发出了关于印发《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试行条例》的通知,使团员证试行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全国,使团员证制度在更大范围内得到验证,并进一步完善了团员证管理的配套措施。
1988年5月8日,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通过《关于团员证制度的决议》,决定在全团实行团员证制度。
团员证制度的实行,有助于使团员与组织保持一种有形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团员管理机制;有助于增强团员意识,督促和保障团员履行义务,行使民主权利;有助于加强团组织之间的广泛联系和协作,促进团的工作社会化,是完善健全基层团组织的重要措施。
第三项目部团支部
团歌背后的故事
林雨佳
1987年5月,因创作《长江之歌》而声名远扬的胡宏伟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征集团歌的启事后,热血沸腾,一口气拿出了五六个方案,经过反复修改,将《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歌词寄到了《中国青年报》。1987年10月31日,他的歌词排在了《中国青年报》从全国5300首应征歌曲中选出的10首团歌候选作品的第一位。当年55岁的雷雨声担任辽宁歌剧院副院长兼辽宁乐团团长。他对《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词“一见钟情”。他当场决定为这首词谱曲。为了搞好创作,胡宏伟和雷雨声等人带着歌词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听取一线青年群众对相关词作的意见。“这首歌不仅是个人创作的结果,也是从一线青年中感知青春气息而获得的灵感,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有了这一系列座谈的积累,很多音符在雷雨声的头脑里开始跳跃。这首歌很快完成了,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2003年3月,中国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委会宣传组专门通知创作者,让他们对代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雷雨声为了让歌曲更完整地表现“五四时期”到新世纪的时代感,对乐曲进行了修改,缩短了歌曲长度,由原来的从头反复,改为副歌反复,并重新编写了配器。为了便于团歌在不同场合的演唱,雷雨声还精心创作了四个版本:标准版、艺术版、管弦乐演奏版和军乐演奏版。2003年7月23日,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全体代表投票表决,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第六项目部团支部
共青团的第一份团刊《先驱》
王桂林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进行恢复和整顿青年团工作。北京青年团组织为了加强团的思想建设,创办了《先驱》半月刊,编辑部设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内,由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邓中夏以及刘仁静等主编。
在《先驱》的发刊词中,鲜明地提出:刊物所担负的任务有以下三项:“一是努力唤醒国民的自觉,打破因袭、奴性、偷惰和依赖的习惯,而代之以反抗的创造精神。二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情形,而求得最合宜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三是介绍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成绩和失败之点,以供我们运动的参考。”
1922年1月15日,《先驱》出版了第一期,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个机关刊物。另外,还配合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和提出,刊载部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使得列宁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得以先在青年团内传播。
1923年8月15日,《先驱》在出版第25期后停刊,出版发行时间只有一年零8个月。《先驱》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的一份团中央机关刊,尽管存在时间很短,但是它能够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十月革命、宣传共产党和青年团的主张,宣传反帝反封建,因此在扩大共产党和青年团在社会和青年中的影响,加强对团员的思想教育,统一全团的思想等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七项目部团支部
中国共青团名称的演变
郭金浩
中国共青团在历史上曾经使用过不同的名称,而这些名称的变化确实是事出有因。当共青团在中国刚刚诞生的时候,它使用的名称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什么要使用这个名称呢?那完全是为了适应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为了适应当时开展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需要。
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在五四运动前后,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百家竞起,异说争鸣。在各种思潮涌动宣传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个介绍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共产”两字,对小资产阶级意识浓重的群众来说,是一时难以理解的,社会上一般的人们也因无法接受“共产”的概念而难以认同。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筹建中国青年团早期组织的时候,考虑到团组织是共产党的“预备学校”,加入这个组织的青年团员需要通过实践来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对各种繁复的“社会主义”流派作理论上的分析、判断,最后成为一个科学社会主义者。鉴此,为了能够团结和吸引更多的青年加入到团组织中来,决定将团组织的名称定为“社会主义青年团”。
团一大召开时,也沿用了这个名称,把正式成立的中国青年团组织的名称定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当时文件中常用S.Y.替代),团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定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大会。
1923年底,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经过一年的奋斗,中国革命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趋向高潮。在这种形势下,社会上的人们开始对共产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在1925年1月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宣言》,宣布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当时文件中常用C.Y.替代)。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通常被简称为“共产青年团”或“少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巨大变化,阶级矛盾被民族矛盾所取代。1936年11月,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革命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共产国际和青年共产国际的有关指示精神,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提出把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组织的共产主义青年团改造成为中国抗日青年群众组织。根据这一决定,各地的共青团组织先后被改造成为名称不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抗日群众组织。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在这些抗日根据地中,这种组织一般一律使用“青年救国联合会”(简称“青救会”)这个名称,但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则没有统一的名称。这时,经过共青团改造后的青年组织的性质已经由无产阶级青年组织变为抗日青年群众组织。由于共青团改造及改造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青年组织的这段历史对共青团组织性质的最后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以青年救国会为主体的抗日青年组织发展的历史成为中国共青团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形势及任务的变化,1946年9月以后,中共中央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择地试建”青年团的工作。在这项工作取得成功后,又于1946年11月5日向全国各解放区发出《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
各地在试建青年团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名称,但是使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这个名称较多,在1948年9月9日发出的《中共中央对东北解放区青年工作会议情况报告的批示》中,明确指示:“全国都定名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此后,各地建立的青年团组织都统一定名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49年1月1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了《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1月19日又发出了《关于召开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全国民主青年代表大会的通知》,开始了在全国正式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工作。1949年4月11日至18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任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过渡时期任务的逐步完成,在1955年9月16日至18日召开的青年团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召开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建议更改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名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决议指出:“鉴于我们国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已经终结,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已进入了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党和国家所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总任务,已经给青年团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因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这一名称巳不能确切地体现青年团组织的性质和任务。广大团员和青年由于社会主义觉悟的不断提高,也十分希望更改团的名称。为此,青年团第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建议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责成常委会组织专门委员会负责修改团章的工作。”团中央的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批准。在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上,关于党团关系一章就直接使用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个名称。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体代表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第十项目部团支部
团旗是这样飘起来的
尤凯峰
为了迎接全国的解放,1949年4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香山召开。大会结束后,团中央根据代表们的要求,做出来了制定团旗、团徽、团歌的决定,并且在当年5月15日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征求团旗、团徽、团歌的启事。
在此期间,团中央中国青年杂志社的美术编辑娄霜来到北平艺专(今中央美术学院)找到在该校任教的周令钊,跟他商量帮忙设计一个团旗的图案,该提议立刻被周令钊接受。
娄霜因为在团中央工作的关系,对团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多,对于团旗有自己的想法,他说:“青年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全国的青年们都要团结围绕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团旗应该体现出在党的领导下这一特点。”经过反复思考,周令钊在脑海中产生了这样一副形象:一个圆圈围绕着五角星,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圆圈表示青年们手拉手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他立马按照这个思路设计了草图,得到了娄霜的赞许,两人都很满意这个设计。当下,娄霜把周令钊设计的团旗图案带回了团中央,交给有关部门。后来根据严格的评选,几次修改,团中央从应征的100余种设计图样中挑选出几种样式,于1950年4月报送党中央审核批准。在报送的样式中就包括周令钊设计的团旗图案。
4月28日,毛泽东在看团旗式样时,在周令钊设计的图案上批示:“同意此式。”刘少奇也做出批示:“这个好”,周恩来也在图案上批示:“同意这个”,并具体指示:“须将金黄色圆圈及五角星移下一点,置于红旗四分之一的中间。”
1950年5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团旗图样和制法,说明这个团旗的式样是: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左上角缀黄色五角星,五角星周围环绕以黄色圆形圈,象征中国青年一代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团旗正式诞生,第二天,团旗就出现在庆祝新中国第一个五四青年节的游行队列里。
第十三项目部团支部
共青团苏区中央局
彭森
以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和党的八七会议为标志,中国革命开始进入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土地革命时期。截至1930年夏,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建立了赣南闽西根据地、湘赣根据地、湘鄂赣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湘鄂西根据地、闽浙赣根据地等大大小小十几块红色区域,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十多个省的边界地区或远离中心城市的偏僻山区。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对青年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共青团的领导机关能更有效地加强对根据地青年工作的领导。而设在上海的团中央机关远离农村、远离苏区、远离当时革命和反革命搏斗最激烈的地方,地域的阻隔,敌人的围剿封锁,交通的不便,难以做到上情迅速下达,团中央很难实施对根据地青年工作的直接领导。其次是因为上海是当时各种反动势力的大本营和顽固堡垒,也是国民党黑暗统治最为严酷的地方,给苏区青年运动和共青团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因此,设立团苏区中央局是革命形势发展的要求,是发展革命根据地青年运动和开展共青团工作的需要。
1930年8月底,从苏联共产国际归国的周恩来向党中央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有关指示,党中央根据这些指示提出要在广大的苏维埃区域内,集中一切力量巩固地向前发展,更有力的,更有把握的,更有保障的争取全国的胜利。团中央根据这一精神,决定依照党中央分局管辖区的分划成立中央分局。鉴于当时团苏区中央局尚未建立,在1931年1月31日,团中央通过决议提出:“即刻选派最有力的同志来组织苏区中央分局,来领导苏区广大的青年群众运动,创立雇工工会、青工部和巩固及发展少先队、童子团。” 紧接着在当年2月19日,团中央又发表了《团在苏区中任务决议》,在提出团在根据地工作的具体任务的同时,还对团苏区中央局的责任和机关部门组成作出了规定:(1)团的苏区中央局与党的苏区中央局关系是团与党的关系,“应该立即与党的中央局发生关系,在它的领导之下工作,进行完成这个决议”;(2)团苏区中央局与上海团中央的关系是下级与上级、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团苏区中央局接受团中央领导,“中央局应经常的向团的中央局报告工作,每两星期作工作报告及派交通到中央”;(3)团苏区中央局与共青团各特委关系是上级领导下级关系,应“设法与特委发生关系,指导他们的工作”。团苏区中央局的工作分工是: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鼓动部长、经济法权部长、参加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代表。这个《决议》还要求团苏区中央分局成立后“应立即组织各苏区的团的代表大会”,建立团的领导机关,还要开展创办机关报和开办团校等工作。
1931年4月初,由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组成的中央代表团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共苏区中央局所在地江西宁都县青塘。
此后不久,共青团苏区中央局正式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顾作霖担任团苏区中央局书记。这时,中央革命根据地正面临国民党军队即将发动第二次“围剿”的时刻,所以党和团的苏区中央局都跟随红一方面军总部行动。反“围剿”战斗打响后,红军接连打了三个胜仗,所以在5月下旬党和团苏区中央局离开了战斗部队,留驻在永丰县龙岗,开始了建立团苏区中央局的日常工作。9月中旬,红军又取得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这时,中央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扩大,管辖区域内有21个县,总人口达255万,进入全盛时期。9月下旬,党和团苏区中央局迁到瑞金,与红一方面军总部会合,团苏区中央局进驻瑞金叶坪的庙背村。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团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32年1月15日至20日在江西瑞金叶坪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大会堂召开。来自江西、福建等革命根据地的代表和红军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代表中共苏区中央局出席会议并向大会致词,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项英、红军总司令朱德等也出席会议并讲话。
嘉汤项目部团支部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
苍雪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回望百年,青春向党。每一次搏击风浪的天空下,都激荡着青春的旋律;每一个勇毅前行的足迹中,都饱含着奋斗的艰辛。
时光不老,青春正好。穿越世纪风云,踏上百年征程。新时代的青年,青春正当时,奋斗正当时,更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青春奋斗的鲜明印记。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青年团作为党的预备学校、在各地建立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也成为了当时党的议题之一。此时,张太雷同志从莫斯科带回了青年共产国际关于建立中国青年团组织的指示,中共中央局随即决定由张太雷等人主持正式建立青年团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帮助和关怀,推动了建团工作。从1921年11月到1922年5月,全国有17个城市建立了地方青年团组织,团员总数达5千多人。这也说明一个具有共同信仰和目标的全国性的青年团组织已经初具雏形,召开团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条件已经成熟。
1922年5月5日,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日的这一天,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市东园隆重开幕。出席大会的代表25人,代表15个地方团组织、5000多名团员。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等和青年共产国际代表也出席了会议。大会共开了6天,举行了8次会议,于5月10日胜利闭幕。会议完成了青年团的创建工作,会上通过了团的《纲领》和《章程》,并且一致决议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加入青年共产国际。会议选举高尚德(高君宇)、方国昌(施存统)、张椿年(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5人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方国昌被团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为书记。至此,中国的青年团组织实现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完全统一,中国青年运动从此有了自己的核心。
就在国内的青年团组织迅速发展的时候,在欧洲还有这样一群中国的年轻人,他们为拯救祖国而背井离乡,他们为寻求真理而客居异邦。共同的志向使得他们走到了一起,共同的志向使得他们高扬起青春的旗帜。1922年6月3日,他们在法国创建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得知国内青年团组织正式建立后,于1922年10月在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召开大会上决定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2月,旅欧少年共产党召开临时代表大会,会议决定把”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从成立共产主义研究会 展开理论学习到创办《少年》《赤光》等刊物开展理论宣传,再到从事华工工作提高工人思想觉悟,旅欧少共在党、团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青年团史中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其作为中国青年团组织在海外建立最早、人数最多的青年团分支组织,在为中国革命创建建党、建团理论上,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上,在与共产国际、青年共产国际密切联系和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培养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上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业绩和经验至今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绥大B2标项目部团支部
青年团投身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沈适宇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都以主要精力从事工人运动。在党组织的发动和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的觉悟很快得到提高,工人运动开始出现蓬勃兴起的局面。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时间达13个月之久。在此期间,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后,也立即带领各地的团员和青年积极投身工人运动之中。在著名的安源路矿工大罢工和二七大罢工中,青年团员和青年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发挥了先锋骨干作用。罢工之后,安源的地方团组织迅速发展,当年的冬天团员总数已达到100多人,年底就建立了团的地方执行委员会,安源也成为青年团正式成立后最早建立地方团委的地区之一。
在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同时,还发动和领导青年知识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加强了对青年学生运动的领导,使五四运动以后相对沉寂的学生运动又重新活跃起来。
五四青年节
百年风云变幻,不变的是精神;百年沧海桑田,不老的是青春。今天,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就是让五四精神在新时代放射新的光芒。让我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链接
官方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哈尔滨市道里区城乡路金山堡
电话:086-0451-84331734/84331617
传真:086-0451-84331621/84301314
网址:www.ljlqw.com
邮箱:longjianwuchu@163.com
邮编:150070